学校主页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多维浸润传薪火 非遗进课堂育新苗

编辑:博雅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8 点击:

10月21日至30日,锡林郭勒盟“非遗进课堂”活动陆续走进《中国古代文化与社会》《中外美学与文艺赏析》以及《劳动教育》等多个课堂,累计开展9场次教学活动,覆盖师生710人次。进课堂活动皮画、烫画、绳艺、毡艺非遗传承技艺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场景,让更多学子感受草原文明的魅力。

皮画进课堂1

皮画进课堂2

绳艺进课堂1

绳艺进课堂2

毡绣进课堂

烫画课堂里,史文杰老师的指导下,先用铅笔勾勒心仪图案,再通过调整温度与力度,小心翼翼地烙制线条、塑造明暗。从简体小猫再到动漫人物发丝的飘逸。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火与木的对话”中蕴含的匠心,不少学生还结合现代审美,在作品中融入创意元素,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学生烫画作品1

学生烫画作品2

学生烫画作品3

烫画进课堂

毡艺课上,非遗传承人山丹其其格老师首先为学子们系统讲解蒙古族传统毛毡的制作工艺流程,随后展示多件精心准备的毛毡工艺品,引导学生亲手触摸感受其纹理质感与造型巧思,让大家直观体悟传统毛毡工艺的繁复精妙与独特魅力。“在亲手尝试了毛毡艺品的制作之后,我感受到一件毛毡艺品的完成是多么不易,也被蒙古传统工匠的工匠精神深深震撼。《中外美学与文艺赏析》课程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徐宇杰分享道。

学生毡艺作品

毡艺进课堂1

毡艺进课堂2

毡艺进课堂3

此次锡林郭勒非遗进课堂的“广度覆盖”让广大学生体验了非遗的魅力,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技艺,在文化讲解中深化认知,更在互动交流中凝聚起民族文化认同。未来,博雅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地区非遗传承的合作,搭建更多非遗与校园的桥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编审:博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