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借鉴兄弟院校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2025 年 10 月 5 日至 8 日,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通识教研室主任黄家瑜带领任课教师王明华、潘莉莉及教学秘书谭筱琦一行,先后赴重庆移通学院、重庆大学开展专题调研,围绕通识课程体系设计、跨学科资源共建、实践育人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对话移通学院:特色模式赋能通识教育创新
10 月 6 日上午,调研团队在重庆移通学院天空书院云端会议室,与该校通识教育学院教师代表开展座谈交流。移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娇详细介绍了 “四位一体双院制” 人才培养模式,其通识课程体系涵盖六大板块,通过跨学科设置、双师授课等形式,聚焦学生三大关键能力培养;创新推行的学分银行制度,实现了完满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依托书院制打造的特色场景教育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移通学院 “四位一体双院制” 模式将通识教育与多元教育形式深度结合,创新的学分体系与特色活动让人眼前一亮,其打破传统教育边界的思路,为我校通识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黄家瑜老师介绍了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的发展历程与育人理念,重点分享了 2025 级通识课程体系优化成果、跨院系交叉课程建设及多元化教学评估模式。谭筱琦老师分享了教学管理中档案整理、师资协调的相关心得。王明华老师则就博雅学院通识课程微视频大赛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在自由讨论环节,双方围绕通识课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共性问题深入探讨,交换了实操经验。双向交流既展现了我校通识教育的特色成果,也通过探讨共性问题汲取了实用经验,尤其是课堂管理与师生关系构建的实操方法,为我校优化教学管理、提升课堂质量提供了直接借鉴。

当日下午,调研团队实地参观了移通学院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并走进南湖书院、花果书院、远景书院,还深入课堂听课,直观学习授课技巧与课堂管理经验。实地参观与随堂听课让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直观的实践样本,移通学院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育人环节、打造特色书院的做法,以及教师成熟的授课技巧,为我校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鲜活范例。

交流重庆大学:经典引领筑牢通识教育根基
10 月 7 日,调研团队走进重庆大学,通过随堂听课、座谈交流等形式汲取经验。交流伊始,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副院长钟准副教授带领我方参观了重庆大学校园,重点介绍了博雅学院所在的文字斋的历史,并带领调研团队走进课堂,实地倾听授课过程,近距离感受教学氛围。漫步百年学府校园、探访历史文化地标文字斋,不仅感受到深厚的学术底蕴,随堂听课更让我们直观学习到优质课堂的构建方法,深刻体会到 “环境育人” 与 “经典育人” 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副院长唐杰介绍了学院传承古典书院传统的博雅教育模式,其以经典阅读为核心,开设中西方经典课程,依托书院制构建师生共同体,结合田野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毕业生深造率高达 70% 的成果令人瞩目。重庆大学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博雅教育模式,彰显了传统教育精髓与现代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高深造率的成果印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为我校筑牢通识教育根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宝贵范本。

黄家瑜老师向重庆大学同仁系统介绍了广州南方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历程、通识教育整体建设框架及博雅学院的办学特色,重点结合实践案例深入讲解了学校劳动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成果,包括 “劳动教育实践周”、“非遗进课堂”、 “非遗传习坊” 等特色活动;同时,双方教师分享了通识课程实践改革经验,介绍了我校重视学习过程的多元考核方式与激励机制,也通过对比明确了彼此在通识教育探索上的侧重点。

在双方都关心的课外实践调研环节,两校围绕实践项目设计、组织管理、成果转化等内容精准对接,重庆大学分享了学生跨学科组队深入基层应用通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我院潘莉莉老师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社会课程的实践情况,双方还就实践中的学生管理、成果展示等共性问题交换解决方案,为彼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参考,也明确了 “理论联系实际” 的教学导向。

此次在重庆移通学院与重庆大学的交流,调研团队全面学习了两所高校在通识教育领域的特色经验与先进做法,为博雅学院通识教育提质增效提供了宝贵借鉴。两所高校分别以 “特色创新” 和 “经典根基” 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实践,展现了通识教育的多元可能性。此次调研积累的经验,将成为我校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唯有结合自身特色吸收转化,才能真正推动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未来,博雅学院将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吸取两校的宝贵经验,持续深化通识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识教育路径。
编审:博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