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优化课堂设计,10月15日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在中和楼二楼第二会议室,开展了2025年秋季通识课程教学技能培训,此次培训以“如何优化课堂设计与提升教学效率”为主题,特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基础教学中心主管黎宇珍副教授副教授主讲,学院教师积极参与。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

黎宇珍副教授围绕通识教育价值定位、课堂设计创新与教学效率提升路径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分享。她首先厘清通识教育定位,结合《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与国内高校实践,强调通识教育绝非“专业教育的附属”,而是要实现“人格养成、人文熏陶、自我反省、社会角色认知”四大目标,她提出需以跨学科思维打破知识壁垒,例如将工程思维与人文素养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谈及课堂设计创新,黎宇珍副教授提出“知识三维分类法”,将知识分为可明确表达的“明确知识”、实践中感知的“默会知识”、AI掌握的“暗知识”,并据此重构教学逻辑: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伙伴”,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实践—反思”路径,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她以“三角形教学”为例,对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差异,强调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的关键价值,还展示了她带领学生研发的各种心理减压产品,佐证实践化教学对知识活化的作用。

针对教学效率提升,黎宇珍副教授分享了“WEMake教学模式”与数智化工具应用策略。前者通过“概念形成教学法”“魔鬼代言互动”“互评量表反馈”,实现课堂高认知参与;后者则建议引入AI助教、虚拟仿真课程等,例如利用超星平台的知识图谱功能,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她还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说明MOOC建设、多媒体资源库搭建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该课程已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互动交流环节,学院教师踊跃参与,围绕“跨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等议题与黎宇珍副教授副教授交流探讨。她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建议教师从认知设计与行为设计双维度优化课堂,通过构建知识重构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培训最后,全体参与人员合影留念,为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画上圆满句号。此次培训不仅明确了通识课程教学优化方向,更强化了教师间的经验共享与思维碰撞。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深耕通识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与育人质量,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
编审:博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