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为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博雅学院围绕专项课程“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开展了磨课活动。活动邀请了多位资深教师和全院所有新入职教师参加,共同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活动伊始,博雅学院院长助理陈颢哲老师、杨富斌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黎宇珍老师各自先就《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做了分享。

通识课程教研室主任黄家瑜副教授还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创新的必要性。他指出,当前学生群体背景多元,教学内容应更加多元化、详尽具体、接地气,同时提醒新老师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控和课堂内容量的安排,避免因为想要更快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无意间安排了过多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节奏过快,让学生难以跟上。在课堂组织方面,黄老师建议将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与通俗表述相结合,并提出要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状态。他再一次强调要注意控制每堂课上知识点的数量,多用例子和讨论控制节奏,并带动学生参与。
随后,就如何改善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参与度与会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黄家瑜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包括直接帮助学生分组,开场时安排暖场活动,以及通过定向提问和鼓励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完成讨论、撰写小组讨论笔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责任感。

杨富斌教授则重点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角色和责任。杨老师提醒在座的新老师们注意关心学生,但同时更要注重老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扮演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角色。他指出,老师应该凭借自身在学识和经历上的优势,在关心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与磨课活动的两位嘉宾也就该议题给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黎宇珍老师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这一课程的特点,给出了多项建设性的建议:包括从学生自身经历引入,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去阅读名人传记并从名人成长成才的经历中找到和课程内容互相印证的部分,以及借鉴团建中的游戏活动为课堂设计更多的互动项目。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王梅老师则提到结合人工智能进行课堂内容设计的重要性,鼓励在座老师多尝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改善课堂教学的新想法。
本次《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课程磨课活动是博雅学院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结合资深教师的分享和新教师的反馈,活动促成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博雅学院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 三全育人”的理念,持续优化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加高效、更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编审:博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