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风建设 > 正文

博雅研学——当家拓扑在故乡和他乡之间:寻访儒林村的劳动拼搏故事

编辑:博雅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点击:

“意义世界生成于人的劳动过程。”在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一代代人劳动拼搏的故事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内在动力?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儒林实践小队”师生一行8人于2025年7月4日-9日走进广州市花都区儒林村,寻访那些在故乡和他乡之间奔走拼搏的人物故事,解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

一、“搏一把”:在异乡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希望

拼搏进取是儒林村乡亲劳动精神的生动写照。儒林村村民远赴海外谋生的历史已逾百年,村中记载的港澳及海外侨胞超两千人。这份跨越山海的事业,始于光绪十六年(1888年)。彼时,朱锦荣作为原花县最早移民巴拿马的华侨之一,踏上了参与巴拿马运河开凿的艰辛旅程,也开启了儒林村村民波澜壮阔的海外奋斗史。早期赴巴拿马的先辈们,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开凿运河、修筑铁路等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支撑他们挺过苦难的,是刻入骨髓的坚韧,更是“搏一把”的信念——他们用血肉之躯在异国他乡硬生生“搏”出了一片立锥之地。

劳动精神在时代变迁中实现了代际传承。社会形势的变化又催生了新一批远赴他乡的儒林人。他们同样从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做起,胼手胝足,积累经验和微薄资本,逐步经营起杂货店、小餐馆等营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已在海外站稳脚跟的儒林侨胞回乡探亲,又带动起新一波的“走出去”浪潮。在巴拿马的土地上,新一代儒林人起早贪黑,精心打理着每一份生意,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遇。正是这份代代相传的拼搏进取精神,让儒林人在异国的土壤上,通过艰辛的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在劳动中塑造了坚韧不拔的族群品格,书写了属于他们的生存意义。

二、“根文化”:劳动价值的深层回响

劳动不仅创造了价值,也创造了幸福。无论漂泊多远、成就多大,这些在海外拼搏的儒林人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故土的深情,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故土的深情。他们的劳动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改善上,更升华成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回馈——这份情怀凝聚成强大的“根文化”力量。


“家”是培养劳动精神的母体。儒林村乡亲的这份爱,首先温暖着家人。他们定期寄回的侨汇,成为国内亲人安稳生活的坚实保障。这份爱,更倾注于家乡的建设。他们慷慨解囊,全资捐建桥梁、道路与学校,以实际行动反哺桑梓。1995年,在巴拿马的儒林华侨华人齐心筹资300多万元人民币,将家乡的儒林小学修缮一新,升格为如今的儒林华侨小学。这所学校,不仅是本地孩童的求知殿堂,更成为海外游子后代学习中文、浸润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

村中矗立的一幢幢由华侨出资兴建的“侨房”,虽常门扉紧闭,却无声诉说着主人对故土的魂牵梦萦。每年清明时节,海外游子纷纷归乡祭祖,其盛况甚至超过春节,那份“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情怀,正是“根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他们用跨越重洋的辛劳,不仅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新生活,更在回馈家乡、报效祖国的奉献中,赋予了劳动更深邃的意义——劳动的价值,在个人奋斗中萌芽,在对“根”的守护与反哺中升华,最终汇入家国情怀的壮阔河流。


三、触摸“根”脉:实践小队的心灵叩问

在巴拿马侨文化陈列馆,丰富的图文史料将华侨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及对故土的赤子贡献,鲜活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步入独具建筑风韵的廖氏宗祠,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此地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在儒林华侨小学,与师生及华侨子弟的亲切交流,更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学校在赓续中华文化血脉上的不懈努力。

为了探寻劳动拼搏故事里蕴藏的文化密码,儒林实践小队行前做足了功课,通过提前踩点、广泛查阅儒林村史及出洋背景资料等积累了相应的基础。在为期六天的调研中,队员们马不停蹄,深度访谈了二十余位村民,既有饱经沧桑、见证变迁的本村老者,也有风尘仆仆、归乡探亲的海外侨胞。

           从左至右依次为:范高洋、司家乐、越敏婕、廖仪珊、王日键、 阮小苑、严静怡

此行,老师与学生们最深刻的体悟,是触摸到涵育儒林人劳动精神的那股强大文化动力——“根文化”。 无论身处地球哪个角落,“根”的召唤始终是他们心之所系、情之所归。这份深植于血脉的文化凝聚力,是支撑他们在异乡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一代代儒林人砥砺前行的不竭源泉。从先辈们开山凿河的“搏一把”,到今日侨胞情系桑梓的回馈,儒林实践小队的成员们真切理解了“意义世界生成于人的劳动过程”这句话的意义。——劳动,不仅改变了个人与家族的命运轨迹,更在汗水浇灌中,铸就了连接故乡与他乡的文化之桥,凝聚了爱国爱乡的精神丰碑。

带队老师侯东栋老师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意义,劳动带来幸福——课本上讲授的内容和现实中一个个案例对应起来,则具备更深厚的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感染力。和同学们一起到儒林村调研乡亲们拼搏奋斗的故事,看到同学们头顶烈日而内心火热,汗流浃背而不惧劳苦,从身边的一个个案例入手,探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这些蕴含于一代代人鲜活的劳动拼搏故事,正是滋养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理解劳动价值与家国情怀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儒林实践小队 | 编审:博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