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风建设 > 正文

共创劳动之美——博雅学院师生联动工作坊活动圆满举行

编辑:博雅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06 点击:

6月4日,博雅学院《共创劳动之美·师生联动工作坊》在教工之家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广州南方学院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胡敬成、宣伟男、博雅学院院长助理雷宇、陈颢哲、教师侯东栋、黄家瑜、王明华、潘莉莉出席该活动。本次活动由刘沛芬同学主持。

首先,张明远院长进行致辞,他提出教育劳动已经成为国家教育部的必修内容,并且从小学到大学都在逐步推进。他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自我修养与艺术化的体现。在致辞中,张院长还强调了劳动在工具性减弱后其精神、美学与德性层面的价值,并指出博雅学院将加强劳动教育条件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分享环节,七个小组就创艺承物志、非遗的魅力、希望的田野、落叶成花、耕耘有回响、废物改造、纯纯的热爱展开了各自的案例与影像分享。

“劳动之美·创艺承物志”小组展示了多个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品,如纺织车、戒指盒、摆台相框等他们还结合传统工艺体验,将金箔画与国漫相结合,体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

“劳动之美·非遗的魅力”小组探讨了漆扇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并且展示了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漆扇的影像,深化了对非遗传承的理解。


“劳动之美·希望的田野”小组分享了他们农场劳作的过程,包括围栏搭建、土地加固、作物采摘等,并从中反思了农活技巧、团队协作及新农人的创业困难。

三轮展示过后,黄家瑜老师进行综合评述。他提出,对比往年学生展示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有显著提升。他鼓励将劳动教育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来、建议学生养成长期劳动习惯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意识。

“劳动之美·耕耘有回响”小组展示了向日葵种植实践,强调了农耕教育对学生责任感、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劳动之美·废物改造”小组推广废物利用理念,制作实用且美观的物品,如绣球装饰品、枫叶书签等,该主题可以让我们提升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劳动之美·纯纯的热爱”小组分享了个人劳动感悟,展示了甜心绒羽花束,给我们传递手工艺品的精妙,同时分享了她在制作过程中获得的心灵宁静。

小组展示过后,王明华老师进行综合评述。他对绣球历史演变及向日葵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肯定了同学们制作视频的用心,但建议同学们在制作视频时应注意优化视频结构,避免内容跳跃。

“细节之间体知劳动之蕴”的主题对话环节,雷宇老师就劳动与健康的七个层面:躯体、精神、心智、灵性、社会关系、职业发展、环境互动强调了劳动的整体性价值,提倡我们要推动身心健康发展及社会对接。

潘莉莉老师则提出劳动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核心动力,从陶器到音乐再到文字,无一不依赖具体劳动。同时潘老师指出,非遗传承的本质是背后的精神与技艺,而非单一的物品,劳动让每个人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它让我们超越基本生存需求,创造美与价值。


萤火虫助学社社长王日健同学则为讲述了他在社团的志愿经历,他强调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默默奉献,传递温暖与关爱。他认为,劳动虽累,但看到受助者的笑容便是最大的慰藉。

活动尾声,陈颢哲老师回顾了传统文化中劳动者的同情与隐含意义的挖掘,同时指出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学分,更是体验动手做带来的独特价值。他引用了马克思墓志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鼓励学生通过双手改变世界。

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下,博雅学院共创劳动之美·师生联动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让我们共同期待博雅学院未来继续深化劳动教育,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