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风建设 > 正文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博雅学院通识课程教学成果微视频比赛圆满结束

编辑:博雅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博雅学院通识课程教学成果微视频比赛于2025年6月25日教工之家二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校督导组组长王亚欣教授,教务处处长助理黄丽华老师,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院长助理雷宇老师,院长助理陈颢哲老师,博雅学院通识课程教研室主任黄家瑜老师和博雅学院任课教师:崔璨老师、李萍老师、高斯亮老师。比赛评委由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学工办主任韩露教授,电气学院辅导员丘茂羿老师,博雅学院任课教师杨富斌教授、潘莉莉老师、陈颖老师五人组成。

比赛作为全校通识必修课程的教学成果展示平台,涵盖“人文涵养”、“全球史观”、“科学思维”、“跨界创新”四个模块的微视频,鼓励学生通过微视频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增强师生交流。

活动伊始,张明远院长为本次比赛致开幕词,他指出该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创新,通过微视频形式让师生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火花,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与交叉融合,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研讨中,实现教学相长。

随后王亚欣教授致辞,她高度肯定活动作品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更是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认识看待一个问题,其多学科视角的碰撞交织,既提升了学生思辨能力,又拓展了学生视野,并支持将其打造为博雅学校的特色品牌项目。

主持人介绍赛制后,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视频成果,分享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其背后的创作历程。12支来自不同模块课程的小组,内容形式异彩纷呈,立意深远,学生结合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并运用在作品中,选题视角独特新颖,立足当下社会,关注热点新闻和留意生活细节,AI伦理、环境保护、中西哲学对话、教育变革与文献汇报指南、城市化影响、音乐课堂、艺术探索、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等多个维度发散,体现了学生的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与关怀反思,并寄于未来的展望。评委们从内容陈述、视频内容、问题意识、三重共鸣等维度进行了专业点评,为参赛者提供了宝贵的改进建议,如加强主题契合与聚焦、提升叙事节奏、优化音画配合等。在互动讨论环节中,观众积极参与问答,分享自己认为最有创意和最打动自己的作品,增强现场参与感与互动体验,激发了参赛选手积极进取的动力

随后,雷宇老师对本次比赛进行综合点评,她认为通识课程最重要的是师生共创,博雅学院成立是一个新的起点,而课程视频也是一个起点,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具有真实性和创造性,给大家带来的是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展示台。雷老师肯定本届作品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展望未来博雅学院将持续打造高质量教学成果展示平台。

经过评审最终获奖作品为:一等奖1个,作品为《无“间”不入》二等奖3个,作品分别为:《东西方哲学的对话》、《欲》、《律动课堂,声韵传情:歌唱魅力的奇妙探索》三等奖8个,作品分别为:《伪预言》、《最后一滴水》、《别让垃圾敌意丛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变革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现实主义探索》、《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空间和资源利用之变》、《惊!孔子穿越玩嗨科技,古代智慧“变形记”》优秀指导老师为王冉老师。

通识课程教学成果微视频比赛作为展示博雅学院育人成果的重要窗口,为通识课程注入更多的活力,这不仅是精彩作品的呈现,更是同学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推动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