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由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博雅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南方学院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博雅教育的使命、创新与实践”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博雅教育的理念更新、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吸引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移通学院、晋中信息学院、珠海科技学院等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代表齐聚从化,多所院校组团参加,共同探讨博雅教育的未来发展。
研讨会开幕式于11月22日上午在广州南方学院中和楼第一会议室举行,由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通识课程教研室主任黄家瑜副教授主持。广州南方学院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致欢迎辞,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郭海鹏教授致辞。

张明远教授致辞
张明远教授在欢迎致辞中介绍了广州南方学院将“应用型+博雅教育+国际化”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大力支持博雅教育,博雅学院以“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通达博雅、守正创新”为宗旨,坚持以育人为本,推进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
郭海鹏教授在在致辞中表达对广州南方学院的感谢。针对“新时代”主题,他解读道,全球化新动向与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变局,正是研讨会聚焦的核心背景。他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推动两岸三地高校在博雅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

刘晓明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主论坛以“以人为本:博雅教育的核心旨归”为主题展开,由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副院长刘晓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美育中心主任、艺术教育系主任蒯卫华副教授主持。

郭海鹏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郭海鹏教授就人工智能时代的博雅教育进行主旨发言,他指出AI本质是基于数据与算法的抽象数学模型,属“弱人工智能”范畴,虽然具备强大的特定领域处理能力,但是缺乏真正理解与意识。同时,郭海鹏教授还结合儒家思想,从“仁者爱人”等五维度阐释人的本质——鲜活且兼具情感、道德与创造性的生命存在。呼吁秉持“正德利用厚生为和”理念,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推动“性智”与“量智”协同发展,构建人机共存的的新生态。

孟凡行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孟凡行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承载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载体,其共同体艺术特质为当代美育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实践参与唤醒青年的情感共鸣与主体意识,实现“成人成己”。

李燕副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李燕副教授结合自身教育经历与实践,系统性阐述中山大学构建的“审美+创造”的立体化美育体系。中山大学开设100余门美育通识必修课,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与多元评审模式,形成“一校多品、一院一品”的活动格局,艺术实践助力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传递价值的主体。

皮若兰副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皮若兰副教授分享了该校作为民办应用型高校的素质教育探索成果。学校以“五育并举”为指引,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模式,融合专业、通识、商科与完满教育。

杨富斌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杨富斌教授强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智慧之人”,教育应跳出“知识本位”误区,回归“育人”核心。要摒弃冗余信息,通过追问式、探究式教学着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
11月22日下午及23日上午,会议设置四个分论坛,主题为“科技变革:博雅教育如何应对AI的挑战”“文化传承:博雅教育中的传统与现代”“学以致用:博雅教育与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美育陶冶:博雅教育中的审美与创造”。来自多所高校的20余位学者分享他们在博雅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与会者合照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自成立以来首次面向全国举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标志着学校在推进“应用型+博雅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博雅学院作为这一模式的重要载体,秉承“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通达博雅、守正创新”的宗旨,整合中西经典教育理念,推动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举办“首届新时代博雅教育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汇聚全国高校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博雅教育在新时代的使命、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未来,博雅学院将继续深化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校际、校企与国际合作,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编审:博雅学院